2005年7月5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上百家参茸店全都无证无照
本报记者 史诗

  日前,一些读者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,没有任何合法手续的参茸产品一条街近来在平阳县萧江镇形成,仅10多天时间,陆续“开张”的无证经营户已经达到近百户。上周,在知情者的帮助下,记者对无证一条街进行了暗访。
    兴萧路位于高速公路萧江出口附近,紧邻104国道。在这条500多米长的道路两旁,都是沿街店铺,记者粗略数了一下,开门营业的有近100家,其中大多数店铺都在经营参茸产品。记者发现,平常人们心目中十分金贵的人参、鹿茸、虫草,在这里就像是贱价的蔬菜一样随便堆放着。由于天气晴好,许多经营户都把人参、虫草堆在席子上,在马路上翻晒。
    大概正好是中午时分,没有什么生意,许多经营者都在店里打瞌睡。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参茸店。和这条街上其他店铺一样,这家屋里屋外堆满了鹿茸,而看上去规模不小的参茸店根本没有店名、商号。看到有客人进门,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迎上前来。
    “这都是鹿茸吗?卖不卖啊?”
    记者外行的问话让小伙有些不屑:“全是鹿茸,你打算要多少啊?”
    听说记者只想买一两支送人,小伙子更懒得搭理人,随便从陈列柜拿出两盒鹿茸让记者挑选。小伙子告诉记者,这条街上的参茸店主要是做批发生意的,零售这种小生意,标价多少就是多少,一分钱都不能还价。“这可是梅花鹿茸,这样的货要是拿到外面的药店,价格至少要翻一番。”
    记者提出想买一支鹿茸,但要求开具发票。小伙子告诉记者,这里的参茸店都是近期开出来的,没有发票。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,他才从抽屉里面找出一本收据来。记者发现,这家平阳的“参茸店”、收据上的商号却是“苍南县同德滋补药品购销部”,完全对不上号。
    记者随后又走访了附近的几家店铺,几乎每家店里都摆放着“长白山野山参”。
    根据有关规定,野山参、鹿茸等中药材的经营审批手续十分严格,这里怎么会一下子冒出上百家参茸店呢?
    平阳萧江工商所诸葛副所长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,兴萧路的参茸店全部属于无证经营,苍南原来的非法参茸市场被政府部门依法取缔后,一些经营户就转移到了这里。他告诉记者,按照规定,如果经营保健食品类产品必须取得《卫生许可证》后办理工商登记,而经营“参、茸”等中药材必须取得《药品经营许可证》、办理工商登记后才能营业。在萧江集中出现这么多无证经营的参茸店,问题确实比较严重。平阳县工商局针对这一问题,已经专门发出了通告,将按照《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》的规定从严查处。
    记者发稿前了解到,温州市政府有关领导已经对萧江出现的无证经营一条街作出批示,要求有关责任部门依法处理。
    (请线索提供者刘先生与本报新闻热线联系,领取报料奖。)